> 授予博士学位的首名外国留学生 -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生办公室
授予博士学位的首名外国留学生

获得我国理学博士学位的首名外国留学生是扎伊伯尔共和国的卡迪亚塔先生。他出生于1955年2月23日。1978年7月在南开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回国工作。六年以后,即1984年考入南开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两年后,由本人申请,导师推荐,经研究生院批准直接攻博。1986年9月被正式录取为南开大学86级博士生,在王积涛和宋礼成两位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在导师的精心指导和任课教师的耐心培育下,经过卡迪亚塔先生的艰苦努力,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通过了由南开大学化学系和南开大学元素所组织的博士学位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的考试,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他的论文题目是“新型有机铁硫原子簇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某些反应的研究”。天津师大化学系的缪方明教授和南开大学元素所的王序昆教授对卡迪亚塔的学位论文的评阅意见为:论文数据准确,内容丰富,推理严谨,论证可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前景。答辩委员会由缪方明教授、王序昆教授、高鸿宾教授(天津大学化学系)、王积涛教授、宋礼成教授和周秀中教授(南开大学化学系)等6位专家组。1989年1月20日,卡迪亚塔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对他的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该论文合成了桥联型、非桥联型单簇、双簇、均同簇、混合簇、孪合簇等多种类型新有机铁硫配合物共51个。除用元素分析IR、NMR、MS等手段鉴定其结构和构象外,还对四个典型化合物进行了单晶结构分析。该论文发现了几种新金属有机反应和新合成方法。论文系统性很强,工作量大,内容丰富,数据完整。推理严谨,结论可靠,富于创新性。对丰富和发展铁硫原子簇化学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建议授予博士学位。1989年2月22,南开大学研究生院举行了隆重的授予卡迪亚塔博士学位仪式。学校领导和扎伊尔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参赞也前来参加了授予典礼。卡迪亚塔为自己成为获得中国博士学位的首名外国留学生而自豪。

获得我国文科博士学位的首名外国留学生是联邦德国的达素彬女士,她出生于1962年2月3日,1984年毕业于弗莱堡大学历史系,1986年6月在弗莱堡大学获中国史硕士学位。1986年10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戴逸和马汝珩两位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达素彬女士所学专业是中国古代史。在导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她勤奋刻苦、专心求实,先后进修古代汉语、蒙古语、中国通史、清代通史、清代蒙古史、藏语等课程,取得了优和良的好成绩,并通过博士学位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的考试。1989年10月她开始撰写题目为“松筠治藏研究”的博士论文,至1990年4月完成论文写作。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罗明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中心的马大正副研究员对论文进行了评阅。答辩委员会由王思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王大成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王辅仁教授(中央民族学院)、龚书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多杰才旦研究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马汝珩教授、马大正副研究员等7位专家组成。1990年7月6日,达素彬女士通过了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对其论文的评价为:“论文从松筠治藏事绩出发,论述了18世纪晚期清政府治理西藏的方针政策,进而探讨清政府民族政策的得失。选题得当、视野开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具有学术价值。资料翔实、论证有力。文章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条理分明,文字流畅,表达准确。建议授予博士学位。”1990年7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了授予达素彬女士博士学位仪式。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的有关领导、联邦德国驻华使馆的官员等也前来参加授予仪式。专程从德国赶来参加授予仪式的达素彬的父母,为女儿成为获得中国文科(历史学)博士学位的首名外国留学生而欣喜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