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专家赴中国人民大学现场审查 -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生办公室

新闻与通知

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专家赴中国人民大学现场审查

11月23日,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专家组赴中国人民大学现场审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张秀琴带队,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顾建政任组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刘伟、副校长杜鹏会见张秀琴一行,并出席进校说明会。杜鹏出席现场审查反馈会。

靳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来华留学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这既是对来华留学事业的高度肯定,也指明了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早在1952年就开始进行留学生教育,是新中国成立后获准招收留学生的第一批高等院校之一,学校将以此次评估审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把握历史潮流、抓住转型机遇,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人才市场、综合运用国内国际两种教育资源,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担当和时代使命。

刘伟强调,中国人民大学历来重视来华留学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从强调扩大规模到注重内涵发展的深刻转变。尤其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按照“提质增效、规范管理、质量为先”的总要求,在治理体系方面不断完善,在治理能力方面不断提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高等学校作为来华留学工作的前沿阵地,应该以质量建设为“生命线”。学校会进一步加强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按照专家组的认证意见,结合“十四五”规划的制定起草,提出加强和改进来华留学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集全校之力推动来华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张秀琴表示,今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文件的出台,对高质量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也为学校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明了新的方向。希望通过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认证,使学校进一步增强做好来华留学生工作的认识,加快建设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努力构建“内外协调、执行有效”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顾建政介绍了现场审查工作内容和要求。

杜鹏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来华留学工作及认证自评工作情况。

据介绍,一直以来,人民大学始终将留学工作纳入全校工作全局,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做强“留学人大”品牌,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了优秀教育传统,在人才培养目标、格局、模式等方面逐渐形成了鲜明教育特色,并将不断在提高国际学生吸引能力、国际学生服务能力、国际学生接纳能力方面做出努力。

在为期两天的现场审查中,专家组先后组织中国人民大学来华留学工作主管领导、留学生辅导员、留学生代表等召开了多场座谈会,并深入留学生宿舍、课堂、实验室等地实地察看。24日下午,现场审查反馈会召开,顾建政代表认证专家组宣读了初步反馈意见。

意见认为,中国人民大学高度重视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工作,来华留学工作定位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以优势学科为特色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积极拓展来华留学生招生渠道,探索多元灵活招生方式,严格入学标准,重视学历留学生教育质量,积极推进中外学生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努力实现培育“自由穿行于中西方文化平台”的知华友华亲华爱华的复合型高端国际人才目标。建议学校以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来华留学工作顶层设计,凸显国际合作特色与学科优势;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凝练来华留学教育新发展理念,促进来华留学教育规模、结构、层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努力为“留学中国”计划提供“人大”智慧、方案和力量。

杜鹏代表学校对认证专家组表示感谢。他表示,经过多年努力,人民大学在留学生培养工作中取得了诸多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尚待完善之处。此次入校审查工作为留学生培养工作带来了新的推动力,学校将认真对照反馈意见,在规章制度、国际学生辅导员、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整改,提质增效,不断形成人大特色、展现人大力量,使留学生培养工作在学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为培养更多优秀留学生做出人大贡献。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认证观察员沈雪松,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来华留学处处长安延,吉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技术专家李梅花,中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技术专家白毅,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技术专家赵晓峰,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财务基金部主任别晓竹,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服务认证部高级项目主管王凡;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教务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事处、发展规划处、招生就业处、国际交流处、财务处、保卫处、资产与后勤管理处、文学院、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新闻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应用经济学院、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档案馆、后勤集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相关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