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通知

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年会暨全球化的纽带:高等教育的未来——全球高等教育管理者论坛开幕

微信图片_20221008103219.png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校庆」出品

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年会

暨全球化的纽带

高等教育的未来

——全球高等教育管理者论坛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85周年校庆

重要系列活动之一

9月29日,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年会暨全球化的纽带:高等教育的未来——全球高等教育管理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保罗·阿利维萨托斯,瑞士日内瓦大学校长伊夫·弗吕克格尔,韩国高丽大学校长郑真泽分别以视频形式致开幕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作主旨发言,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马克·莱顿,意大利路易斯大学校长安德里亚·普伦奇佩以视频形式作主旨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主持开幕式并致欢迎辞。

开幕式上,来自全球的

海外合作伙伴高校、机构和友好人士

纷纷表达了

对中国人民大学85周年校庆的诚挚祝福

微信图片_20221008103255.jpg

张东刚代表学校向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中外嘉宾和专家学者表示诚挚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帮助学校建设发展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们身处充满挑战、充满希望的时代,高等教育界应携起手来,深入思考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和美好愿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高等教育合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应对全球性挑战,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高等教育创新,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人类关系和国际秩序而共同努力。

张东刚提出,今年4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学校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这是习近平主席对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校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寄予的殷切要求与期望。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倡导并践行高等教育多边主义,秉承教育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致力于推动全球范围内人文社会科学高校交流和学术繁荣,建设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世界高等教育新形态。

张东刚就更好发挥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纽带作用提出几点新的思考。坚持共赢共生,促进高等教育开放合作。希望各国高校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加强战略沟通,推动在各领域交流,促进全球教育共同发展,推动各国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坚持创新创造,促进全球性问题应对研究。希望各国高校携起手来,深化实质性合作,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和科技创新,提升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应对全球挑战贡献力量。坚持协同协作,促进全球战略性人才培养。希望各国高校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共同构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机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学习成长平台,源源不断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世界发展进步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坚持互学互鉴,促进文化文明交流融通。希望各国高校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和跨文化沟通教育,促进高等教育人文交流长效机制,做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维护者、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推动者,厚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础。

张东刚最后表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中国人民正满怀信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前行。中国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将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全球高等教育界应坚定信心,携手奋进,构建更为紧密的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命运共同体,共同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等“世界之问”。

保罗·阿利维萨托斯表示

全球性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与日俱增,需要各个国家、各行各业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应对;同时也需要大学及其合作伙伴通过推动思维方式进步和鼓励科学创新的方式,采取更加开放的应对之策。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大学应以“合作而非孤立”的方式,超越语言和学科的限制,致力于追求真理、进行对话、实现共鸣。

伊夫·弗吕克格尔表示

人类正处于一个脆弱且面临多重挑战的时代,大学角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此次高等教育主题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大学肩负着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即通过增强交流、相互理解与对话反思,提出更加具体的应对挑战之策;努力促进多方合作,塑造并建立社会的韧性,承担起为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智力支撑和创新动力的责任。

郑真泽表示

大学应通过科技创新应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促进全球高等教育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蓬勃发展。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合作与对话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期待大学之间更多的国际合作。各高校应整合全球伙伴,借助世界各地高校组成的联盟、国际组织等平台协调合作,助力综合性大学在汇集、交流、激励中成为创新与进步的摇篮,给世界带来积极的影响,引领世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微信图片_20221008103338.jpg

林尚立向在“云端”相聚共话全球高等教育未来的海内外嘉宾表示欢迎与感谢!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85年的办学历史中,始终秉持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始终站在国家和社会建设的最前沿,始终将人类命运和人民福祉作为自身发展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作出了奠基性、引领性贡献。学校长期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306个全球高校及国际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师生交流、合作办学、联合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次论坛以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的未来为主题,希望以此进一步凝聚全球智慧、汇集学界力量,提升交流合作水平,探索新时代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路径和模式,为全球化的美好明天擘画高等教育合作新蓝图,用实际行动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

林尚立指出,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各国人民通过主动交往和积极交流,共同追寻人类普遍福祉。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等教育只有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才能赢得未来,造福人类。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必须有强烈的人类关怀,把握全球化发展大势,胸怀人类前途命运,全球高校应携起手来,超越国界,放眼全球,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必须不断深化合作交流,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以更有力的姿态推动学术领域的跨国界合作和跨文化交流,共同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马克·莱顿表示

大学是交流互鉴、对话反思之地;也是创造知识、培养领导者,提供全球性问题解决方法的摇篮。21世纪国际社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不是任何一个学科、一所大学甚至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的,多学科和多方协作对解决复杂问题至关重要。同时,21世纪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全社会多领域的转型,而这可能成为大学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发展的新机遇。

安德里亚·普伦奇佩表示

在当前全人类的共同挑战与难题面前,大学可以通过创新高等教育模式、促进数字信息化合作、培养全球青年领袖等多种方式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路易斯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通过学科联合和优势互补,合作开设全球首个“管理学三学士国际项目”,旨在共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专业学术背景、就业前景广泛的全球治理人才。他期待与世界各地的高校以及教育者持续合作,使得多边主义合作更好地适应于21世纪,共同建设一个更灵活、更有韧性、更可持续的国际社会。

此次论坛设“全球化新格局下的高等教育多边主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构建面向未来的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三场分论坛,六个分会场。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爱尔兰、德国、俄罗斯、瑞士、意大利、英国、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的32所知名高校及机构的管理者和专家学者,以及国内高校师生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本次论坛。

2019年11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和意大利路易斯大学共同发起成立全球首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目前有24家成员单位,包括15家正式成员单位和9家观察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