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将至,我们不禁驻足回望,那渐行渐远的2024年,如同一部电影,在我们的心田缓缓放映。这一年,有你的参与,每一帧都显得格外精彩。此刻,且让我们翻开2024年的年度回顾,重拾那些难忘的瞬间,感受那些温暖人心的力量,走进属于人大国际学生们的美好回忆。
5月25日,“五洲共韵·合璧同心”国际文化节成功举办,200余名中外学生参与了活动的前期筹备和现场组织,各国特色展位吸引了千余名师生到场参加。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学生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各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里,文化差异化为交流纽带,各国文化交相辉映,不同肤色的学子微笑交流、热情拥抱,共同绘就了一幅“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绚丽画卷。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welcomed me with a heartwarming ambiance. Although the language barrier posed a challenge, the staff were incredibly patient and supportive. They guided me through every step of the registration process, ensuring I understood all the necessary procedures and paperwork. The sense of community at RUC is palpable. Fellow students, both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have been friendly and eager to help, making my transition much smoother. Thanks to the warm and welcoming environment, I already feel a sense of belonging here, and I'm so excited to embark on this new academic journey. ”
——LE DIEU NGOC(越南籍,经济学院进修生)
“My experience in China has been very fun. The city of Beijing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has a lot of historic value. It is also very safe and you can walk around anywhere you wa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has been very welcoming and the campus is beautiful. I was very quickly integrated into the campus life there and was able to join the tennis team. I cannot wait to attend the classes and meet new friends!”
——CROSKEY,ISAIAH NATHANIEL(美国籍,商学院中意美三学位管理学项目本科生)
初秋时节,金风送爽,人大校园迎来了来自法国、意大利、美国等5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国际学生。他们跨越山川与海洋,汇聚于人大,开启一段崭新的校园生活,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篇章。
点击下列链接,回顾精彩瞬间:
《人大校园喜迎2024级国际新生》(https://mp.weixin.qq.com/s/wB9Lkxxd_L06uhadXqZV2Q)
在参观人大通州校区之后感慨万千:“希望有朝一日能在这样现代化的校园中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
——龙威 (BAHAA EHAB WAGIH ABDEL MOEIN,埃及籍,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言进修生)
9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启用大会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发展建设开启崭新篇章。我校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共同参加启用大会,共同见证了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启用。
点击下列链接,回顾精彩瞬间: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启用!》(https://mp.weixin.qq.com/s/SuDHGN8OwciaZi9mitkVlQ)
11月13日,来自韩国、塞拉利昂、越南、加拿大、美国等多个国家的20余名国际学生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先后走访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和北京城市图书馆。国际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的校园环境和发展成果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焕发出的崭新时代风采,对未来在通州校区的学习充满了向往。
点击下列链接,回顾精彩瞬间:
《大河之滨,大学新园——国际学生通州行》(https://mp.weixin.qq.com/s/YN8TuY-2FI8l4t8-SIfxeA)
“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新疆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更感受到这里的多元与包容。新疆的每个地方都带给我不同的体验!”
——阮琼芝(NGUYEN, QUYNH CHI,越南籍,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硕士研究生)
“眼见才能为实,亲眼看到才能亲身感受到,不同民族、不同习俗的人们在新疆共同生活、相互学习,生活多么真实和美好。”
——安利永(FRENNSTEDT,HANS SEBASTIAN ELLIOT BERGER,瑞典籍,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
2024年8月,在我校的组织下,来自伊拉克、越南、韩国、乌干达等18个国家的28名国际学生前往新疆,开展以“行知中国,感知新疆”为主题的实践研学活动。从乌鲁木齐的历史沉淀到库车市的丝路遗迹,再到喀什市的古城风韵,不仅饱览了新疆的壮丽山川和迷人风光,还亲身见证了这片土地在生态保护、沙漠治理以及智能农业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
11月,我校瑞典籍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安利永在中国青年报的邀请下到新疆开展研学活动,参与中国青年报的视频录制。他们通过亲身经历、亲眼见证,向世界青年讲述他们在新疆的见闻,以亲身经历“遇见”中国发展,感受“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内涵。
点击下列链接,回顾精彩瞬间:
《瑞典小伙去新疆后,连发9张“长图”》(https://mp.weixin.qq.com/s/HZw-6zyetB7pr4Uw_B9fcw)
“我最近的西安之行是一次非常丰富的经历,我将永远珍惜。站在令人敬畏的兵马俑前,漫步在古老的寺庙中,我感受到了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厚联系。看到数千年前制作的兵马俑,让我想起了定义这个国家韧性和创造力的遗产。”
——阿雅(ALNASSER AYA GHASSAN ABDELRAHMAN, 约旦籍,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此次的参观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我了解到孔子的伟大人生历程,也了解到他的思想核心在于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这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的智慧不仅启迪个人,更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哲学指导。”
——海哲(AHMED AHMED SAAD SHAHEEN,埃及籍,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硕士研究生)
在2024年研学实践中,国际学生们深入西安、曲阜等地,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就。
10月下旬,来自瑞典、巴基斯坦、韩国、俄罗斯、柬埔寨等24个国家的36位国际学生走入西安,开展以“探万里丝路起点,赏千年古城之韵”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他们走访调研了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参观了西安城墙、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大雁塔等西安的著名历史景点,还到西安博物院观赏了文物古迹。
点击下列链接,回顾精彩瞬间:
《与古都西安来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https://mp.weixin.qq.com/s/dk9iQdXhy7LtX6URyDwGUg)
12月中旬,来自法国、塞拉利昂、乌兹别克斯坦、德国、加拿大等24个国家的36位国际学生走进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开展以“访孔子故里,品儒风雅韵”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他们走进孔府、孔庙、孔林,探寻孔子及后代的生活足迹;走访孔子研究院,与学者的对话,了解孔子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观点;踏入尼山圣境,领略那融合了现代创意与传统韵味的文化景致;还走进了孔子博物馆,透过丰富的文物展品,系统地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儒家文化。
点击下列链接,回顾精彩瞬间:
《人大国际学生曲阜研学:共赴一场儒韵寻根之旅》(https://mp.weixin.qq.com/s/eQ1ycRtO9XlxICJAEdAAWA)
“北京的很多服务措施很便利,为便于更多外籍人士了解,可通过国外媒体加大国际化服务和相关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升政策传播广度。”
——叶峥峥(TAVAKOLI YEGANEH,伊朗籍,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11月8日,我校伊朗籍新闻学院博士生叶峥峥获邀成为首批“北京国际友好使者”,她积极参与城市国际化进程,为北京发展建言献策。“北京国际友好使者”不仅仅是北京这座城市走向世界的观察者、体验者,更是参与者、推动者。在他们的帮助下,北京这座城市将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国际化。
点击下列链接,回顾精彩瞬间:
《我校伊朗籍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叶峥峥受邀成为首批“北京国际友好使者”》
(https://mp.weixin.qq.com/s/Jei74lwtLyMXOJcpYNPQ_w)
“我感到非常骄傲,因为在座的每一位虽来自不同国家、学习不同的专业、经历着不同的人生,但我们都在不同的领域尽心尽力地努力,想要活出自我,因为只有自己变好了,才有机会携起手来推动社会发展,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分论坛结束时,我们的想法达成了一致,全球青年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把握时代机遇,实现全球发展和进步。Together, we can change the world! ”
——白雪(GRINCHENKO SNEZHANA,哈萨克斯坦籍,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10月19日,在第二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上,人大国际学生积极参与青年分论坛,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为推动全球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肯尼亚、巴基斯坦等31个国家的两百余位青年代表积极参与青年分论坛的讨论与交流,共同发布《青年创新共建全球发展美好未来——通州·全球发展论坛青年创新行动倡议》。
点击下列链接,回顾精彩瞬间:
《第二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青年分论坛,人大国际学生在现场!》
(https://mp.weixin.qq.com/s/jfIGV9Ty3dTJ4nOu_AM2mw)
走出校园之后,国际学生们积极地分享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向世界传递中国故事与中国声音。
卡斯(KAZE ARMEL,布隆迪籍,经济学院2012届本科生,经济学院2014届硕士研究生)从人大毕业后,卡斯先后到厦门大学、云南大学深造,并于2024年被湘潭大学法学学部聘为教师。卡斯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见证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他回忆道:“我感觉那时的中国,在重新向世界展示着自己,而且这十几年来,我亲身体会到,中国的现代化在逐步提高,我刚来中国的时候,很少见到新能源汽车,但是现在城市马路边上停放的车辆,大部分都是新能源车。”
点击下列链接,回顾精彩瞬间:
《卡斯:从人大到湘潭,我的中国故事》
(https://mp.weixin.qq.com/s/SdHRWNRNLmDiBKp_1bhBwg)
瓦格纳(WAGNER,CHRISTIAN,德国籍,法学院2024届硕士研究生)于2024年6月从人大法学院毕业后,到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曾跟随学校的调研团深入保定周边的山区,实地探访了当地的脱贫攻坚项目,还在德国的评论网站上发表了自己的文章,记录下他看到的真实中国,他在文章中写到:“消除贫困就是中国人对人权最好的理解”。
点击下列链接,回顾精彩瞬间:
《瓦格纳:从工匠世家出走的人大法学生》
(https://mp.weixin.qq.com/s/ZnEUXR19u8LBBhglzyrq1w)
时光匆匆,2024年已悄然翻到最后一页。这一年的每一帧精彩瞬间,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间。感谢你,用青春活力与多元视角,绘就了这一年的精彩篇章。在文化交流、研学实践、志愿服务、学术论坛、社会探索等诸多领域,留下了珍贵足迹。
新的一年,愿你带着初心与梦想,继续前行,创造更多属于你的精彩瞬间。
再见,2024。你好,2025!